小時候我老爸會加碼等值金額來鼓勵我存錢;長大後有些朋友分享他們公司也是用類似方法,認一股送你兩股來鼓勵員工參與,這是很讚又符合人性的機制。
網路上很常有「假設你當初用同樣的錢買進你花錢買的商品的公司,現在會是多少錢」的文,最常舉的例子是 Apple。這種文章可能很多人會一笑置之,因為就像經典笑話「兄弟,你知道戒菸酒,多年來的開銷你早就可以買賓士了」「那你的賓士勒?」「先不要」。
看起來很糞的文是有其道理的,仔細想想確實可以在日常實行。可以抓一個比例強制執行,看是1:1 還是 1:0.5,花多少錢你就得投入對應比例進去資本市場,行之有年勝率我認為挺高的。
拿 1:0.5 去執行的話,比方說你要買 37000 的 iPhone 12 PRO,那你就得花 18500 去買 AAPL,大概可以買 5 股;若今天去好市多買了 12000,那回家就要掛單買對應價值的 COST;本月去小七、康是美、星巴克買了多少錢,月底就要加碼奉還買進統一超;若是因為使用 Tinder 而產生額外開銷,包含渣男都沒付錢你還得養他,最後還劈腿,過程的費用也得加一加,去買進 MTCH,以此類推。常見找得到對應標的的東西很多 UBER、MCD、NVDA... 這比強迫儲蓄放定存好玩多了。
幾個 QA
股票會跌阿?
- 食物吃下去只是拉掉、消費品也都會折舊損壞,相較之下股價增值的機會大多了。
沒錢啊?
- 那就好好控制物慾,把這當作成本,同時也會有增進節儉的作用。
買不到股票的商品?
- 那就避開,盡量只買自己也可以參一咖的。
過度曝險單一標的,比方說天天吃麥當勞坐 Uber?
- 那可以轉換成等值的指數 ETF